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全域土地整治如何进行项目立项?

本站     2025/8/14 10:35:39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需遵循“规划引领、分级审批、多方协同”的原则,具体流程及要求如下:

一、立项前期准备

需求筛选与单元划定

县级自然资源部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及乡村振兴需求,筛选耕地破碎化严重、建设用地低效利用或生态退化突出的区域作为整治单元。

优先选择整村或整乡连片推进,整治范围一般不低于500亩。

基础调查与潜力评估

开展土地利用现状、权属、人口、产业等基础调查,分析耕地提质潜力、建设用地腾退空间及生态修复需求。

评估新增耕地面积(需≥整治前5%)、建设用地减量指标等核心指标可行性。

二、立项申报材料编制

需提交以下核心材料(参考湖北省、贵州省要求):

立项申请书:明确项目名称、位置、规模及实施主体;

实施方案:包含整治目标、任务清单、资金测算、实施时序及效益分析;

规划材料:村庄规划批复文件、整治区域矢量图及“三区三线”调整方案;

权属证明:土地权属清晰证明及村民会议决议(参会率≥2/3);

资金保障方案:财政配套资金承诺及社会资本参与计划;

公众参与材料:村民同意书、公示照片及听证记录。

三、立项审批流程

县级初审

是否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及年度计划;

权属是否清晰、无争议;

耕地占补平衡方案可行性。

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发改、农业农村等部门实地踏勘,重点审查:

通过后形成初审意见,报县级政府审批。

市级竞争性评审(部分地区适用)

如湖北省要求组织专家对项目必要性、合规性及指标收益进行评审,择优纳入省级项目库。

省级备案与调整审批

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需报省级自然资源部门备案,调整面积不得超过原永久基本农田的5%;

跨乡镇实施单元需省级统筹审批。

四、关键审查要点

规划合规性

确保整治后“三区三线”总体稳定,新增建设用地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

权益保障

村民支持率≥2/3,无强制搬迁或合村并居行为。

生态保护

禁止破坏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严禁占用林地、湿地等敏感区域。

指标可行性

新增耕地需有明确地块来源,且土壤质量符合要求。

五、特殊情形处理

负面清单否决项:

违背农民意愿的大规模搬迁(如强制上楼);

以整治名义变相开发房地产;

破坏历史文化遗存。

跨区域协调:

涉及多个行政区的整治单元,需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分工,并报共同上级审批。

六、立项后管理

方案公示:通过政府网站、村务公开栏公示立项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动态调整:实施中发现重大问题需调整方案的,应重新履行审批程序;

资金拨付:根据工程进度分阶段拨付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按协议分期注入。

示例流程(以浙江省为例):

下载.png

注:具体流程可能因省份政策差异调整,需以当地自然资源部门最新指引为准。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