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市政设计院现状及出路
本站 2017/12/11 10:00:24
2017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改革重要的一年,经济放缓上行已成常态,房地产市场趋于理性发展,实现了所谓的软着陆。然而逐步放开的建筑市场很快波及市政相关行业,市政、测绘、规划等公共事业型企业,不得不放下架子,打起精神,学习和改革。市场经济是残酷的,就像不会停住的车轮优胜劣汰。中小型市政设计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参与市场竞争有其特殊性。
近几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很多企业搭乘经济快马,赚的是瓢满钵满。然而国家投资由大型基础设施的新修新建逐步转向丰富和完善现有资源。这一情况随之带来的是一大批习惯于新建项目的中字头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寻找出路。设计院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在适应经济浪潮中形成为甲方谋与施工单位配合的重要角色。中小型市政设计院由原来地方政府“给”项目转变为走出区域到外面“找”项目,守住自己市场的同时积极寻找合作,这正是所谓法律框架下,良性市场竞争的开始。
众多市政设计院都是原有地区规划建设部门下属设计所室,起步较晚资质较低,难以参与大型项目的竞争,错过了最佳市场机会。像建设部原有大型设计院在市场萎缩的形势下,转而抢占二三线城市市场,给地区内市政设计院造成了巨大压力。他们一方面在实施城市高架、地铁和大型水厂等项目;一方面与当地政府与建设投资部门相互渗透,关系逐渐密切。地区性老牌设计院在没有意识到市场经济改革波及自身利益之时,却逐渐失去了原有优势。甚至帮助其建立分院,搭建关系,养虎为患。
虽然形势严峻,改革迫在眉睫,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完全丧失竞争能力。
首先,中小型市政设计院多是70年代建设规划部门设计所室,他们都经历了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多年的积累掌握了一手的设计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水文、地质、标高、坐标、管网管径资料等。这些数据就是资源,在投标阶段可以节省成本,短时间内完成项目调查,制定合理方案。利用这些区域性较强的数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后续服务中为业主提供增值服务。
其次,地区设计院在自己的地区完成项目,及时高效地配合施工与力量不足管理混乱的分院相比优势明显。在前期准备到后续施工服务整个过程,应该做到哪里有业主哪里就有设计人员。就像买东西,让甲方认识到,他们买的不仅是是设计成果本身,更是项目终身的服务和对业主终身负责的保障。其三,市场经济下招投标成为项目发包重要程序。熟悉招投标程序,挖掘投标陷阱,学习投标文件是设计院所有管理人员应该培训掌握基本知识。适应招投标制度越来越规范的约束,完善自身硬件的同时,培养招投标人员设计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避免投标与设计脱节,树立既服务贴心又能让业主放心的企业形象。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知识密集型企业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公司就像人一样有各自的脾气性格,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延续和完善企业文化,是企业留住人才的重要方法。拥有经验丰富且对单位拥有感情的设计人员,可以使得关键技术延续和传递。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对方案制定,图纸完善,成果把关等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建立企业给机会,员工肯奉献的良性互动机制。
总之,企业只有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抗风险能力,才能在变幻莫测的经济形势下适应各种挑战。2015年国家提出尝试采用ppp模式,引进民间资本投资限制行业。市场的多样性给市政设计院带来了机会和挑战,市政设计市场全面放开已势不可挡。中小型市政设计院只有化解内部矛盾,挖掘自身的各种优势,摒弃诟病与不足,采取多重途径创造生存空间,才能够长久的生存和发展。(石家庄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蔡时雨)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