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验收流程有哪些步骤?

本站     2025/8/19 9:03:0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验收流程是确保整治成果符合规划目标、政策要求和村民权益的关键环节,需严格遵循“分级负责、多方参与、程序规范”的原则。其核心步骤可分为自验、初验、终验、整改与后续管理四大阶段,具体如下:

一、自验阶段(实施单位自查)

责任主体:乡镇政府(或项目指挥部)
时间节点:工程完工后1个月内完成

1. 任务目标

全面核查工程是否按设计要求完成,初步判断是否达到验收标准,为后续正式验收奠定基础。

2. 核心工作内容

工程实体核查:对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逐项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如耕地平整面积、道路长度、灌溉设施数量等),重点核查是否存在漏项、质量不达标问题(如田面坡度超标、管道渗漏)。

资料整理归档:收集整理施工记录、监理日志、材料检测报告、资金支付凭证、村民补偿协议等资料,形成《自验资料汇编》。

问题清单梳理: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局部工程质量瑕疵、资金凭证缺失)进行记录,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期限。

3. 成果输出

形成《自验报告》,内容包括:工程完成情况(数量、质量)、资料完整性、存在问题及整改计划,经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县级自然资源局。

二、初验阶段(县级部门联合核查)

责任主体:县级自然资源局牵头,联合农业农村、财政、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
时间节点:自验通过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

1. 任务目标

对自验结果进行复核,重点核查工程合规性、资金使用规范性和村民权益保障情况,提出整改要求。

2. 核心工作内容

现场核查:

抽取30%以上的单项工程(如耕地平整区、拆旧复垦区、公共设施)实地检查,核对设计图纸与实际成果(如新增耕地面积误差≤5%);

抽查关键质量指标(如灌溉设施试水无渗漏、耕地耕作层厚度≥30cm)。

资料审查:

核查施工记录、监理报告等是否完整,资金支付凭证是否合规(如拆迁补偿款是否打卡到户);

审查自验报告的真实性(如问题清单是否遗漏重大问题)。

村民权益核查:

随机走访20-30户村民,确认拆迁补偿协议签订率(需100%)、补偿款到账率(需100%);

核查村民意见采纳情况(如村民建议是否在方案中体现)。

3. 问题整改与报告

对初验发现的问题(如工程质量不达标、资金凭证缺失),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内容、责任单位和期限(一般不超过15日)。

整改完成后,乡镇政府提交《整改完成报告》,经初验小组复核通过后,形成《初验报告》报县级政府。

三、终验阶段(县级政府最终确认)

责任主体:县级人民政府
时间节点:初验整改完成后1个月内完成

1. 任务目标

对项目进行全面终审,确认是否达到规划设计目标和验收标准,最终确认项目成效。

2. 核心工作内容

现场复核:

验收委员会(由县级领导、多部门代表、专家、村民代表组成)实地抽查关键工程(如新增耕地、生态修复区、安置住房),重点核查村民关切问题(如道路宽度、房屋质量)。

综合评议:

工程验收组汇报工程完成度、质量达标情况;

资金审计组汇报资金使用合规性(如专款专用、无挪用);

村民权益组汇报村民满意度(需≥90%);

专家打分(总分100分,≥85分合格)。

结果公示:

验收结果在县级政府网站、项目区村公示栏公示(不少于7天),接受社会监督。

3. 成果输出

公示无异议后,由县级政府发布《竣工验收公告》,颁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竣工验收证书》;

对不合格项目(得分<85分),责令限期3个月整改,重新申请终验。

四、整改与后续管理阶段

责任主体:乡镇政府、村集体及相关责任单位
时间节点:终验通过后长期执行

1. 问题整改闭环

对终验或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如耕地撂荒、设施损坏),由责任单位(如村集体、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县级自然资源局跟踪督办,确保整治成果持续达标。

2. 资产移交与管护

资产移交:验收合格后,将整治后的耕地、道路、水利设施等资产移交给村集体或乡镇政府,签订《资产移交清单》,明确权属(集体所有或国有)。

管护机制:

耕地: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合作社),流转收益的10%用于日常管护(如除草、排水);

公共设施(道路、路灯):由村委会制定《管护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如1名村民管护员),经费从村集体收入或“一事一议”筹资中列支;

生态设施(林地、湿地):由乡镇林业站、水利站提供技术指导,村集体组织村民定期巡查(如防止盗伐)。

3. 跟踪评估与经验总结

县级自然资源局每年开展“回头看”,重点核查耕地保护、设施运行、村民满意度等情况;

第三方机构每3年进行一次综合效益评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形成《整治效果跟踪报告》,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参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验收流程严格遵循“自验自查—县级初核—政府终审—长效管护”的逻辑,通过多阶段、多主体参与,确保整治成果符合规划目标、政策要求和村民利益。关键在于问题早发现、整改全闭环、管护可持续,最终实现“田肥、村美、民富”的综合整治成效。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