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主要核心内容包括哪些?
本站 2025/7/16 9:25:56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作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重点任务围绕“全要素整治、全空间优化、全周期管理”展开,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一、农用地整治: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提升
集中连片整治:通过土地平整、归并零散地块,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集中连片程度(如江苏要求整治区新增耕地面积不少于原有5%)。
土壤修复与地力改良:针对酸化、盐碱化、污染等问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重金属钝化等技术,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耕地用途管制: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对零星破碎耕地进行异地补划或调整,确保耕地布局稳定。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污染输入;建设生态沟渠、缓冲带,拦截污染物进入水体。
二、建设用地整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存量低效用地盘活
整治“空心村”、危旧房及闲置宅基地,腾退低效工业用地,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激活农村资产价值(如广东通过点状供地支持农文旅融合)。
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建设“四好农村路”和智慧乡村网络,提升公共服务覆盖水平。
三、乡村生态保护修复:重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
生态系统整体修复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矿山复垦、湿地恢复等工程,增强生态屏障功能(如南方红壤区“山顶戴帽、山腰系带”治理模式)。
修复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廊道和栖息地,恢复自然水系与植被覆盖。
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整治黑臭水体,打造“干净、整洁、美丽”的乡村环境。
四、公共空间治理: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公共资源统筹利用
梳理道路、河道、荒地等公共空间权属,规范管理,优先保障农民建房和公益设施用地需求。
探索“土地综合整治+产业导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壮大集体经济(如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历史文化保护
严格保护传统村落、古树名木及历史建筑,修复乡土风貌,传承农耕文化(如江苏要求保留田园风光与村情美景)。
五、制度创新与长效保障
政策工具集成应用
统筹使用土地指标交易、财政补贴、社会资本等多元资金,探索耕地占补平衡、生态补偿等市场化机制。
优化审批流程,简化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程序,落实“放管服”改革。
全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价
利用遥感监测、国土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对整治效果动态跟踪;建立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确保整治成果可持续。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通过“农用地提质、建设用地盘活、生态修复、公共空间治理”四大核心任务,系统解决乡村空间无序、资源低效、生态退化等问题,最终实现“田更整、山更青、水更净、村更美、民更富”的目标。其本质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