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本站     2025/7/15 9:47:48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主要目标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以系统性、整体性思维统筹空间治理与资源利用,其核心目标可归纳为以下五大方向,涵盖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多维平衡:

1.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破解“三生”矛盾

目标内涵:通过统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空间整治,解决耕地碎片化、建设用地低效化、生态退化等问题,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格局。

实施重点: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确保耕地连片度提升20%以上(如江西试点新增耕地5000公顷);

压缩农村闲置宅基地规模,腾退建设用地优先用于乡村产业(如湖北将87%指标配置给工业园区);

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恢复生态基底功能(陕西绥德县生物多样性提升34%)。

2. 保障粮食安全,夯实耕地资源基础

量化指标:整治区域新增耕地面积不低于5%,优先将优质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并实施耕地质量分级验收。

路径设计:

开展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田水林路电综合设施;

推进低效园地复垦与污染耕地修复,严控化肥农药使用;

探索耕地“占补平衡”跨区域交易机制,确保总量动态平衡。

3. 促进乡村振兴,激活城乡要素流动

产业融合:整合土地资源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如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案例:浙江“千万工程”带动乡村GDP年均增长8%)。

要素配置:

释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解决“无地可用”难题;

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完善基础设施(道路、供水、电网)与公共服务设施。

4.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

环境治理: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及“空心村”整治,改变“脏乱差”面貌(如湖北完成12万亩建设用地减量)。

生态修复:

治理水土流失与矿山废弃地,恢复自然景观;

推行“原貌整治+特色塑造”模式,保留乡土文化风貌。

5. 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效率提升:通过低效工矿用地复垦、宅基地集约利用,减少建设用地占用(如广东试点减少建设用地12万亩)。

长效机制:

建立耕地保护红线动态监测体系;

探索“整治贷”“生态贷”等金融工具,保障资金可持续性;

强化后期管护责任,确保整治成果长效化。

政策目标演进(2025年新导向)

空间治理精细化:允许局部微调“三区三线”,如生态保护红线内零星耕地置换为生态用地;

数字化赋能:应用卫星遥感与GIS技术实时监测整治成效,构建“数字孪生”管理平台;

区域协同发展:跨县域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与生态补偿流转,促进区域公平。

通过上述目标体系,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成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抓手,推动土地资源从“粗放利用”向“精准治理”转型。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