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本站 2025/7/15 9:46:35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遵循以下四项核心原则,旨在统筹空间治理、保障生态安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1. 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
核心内涵: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优先解决生产生活痛点(如道路硬化、饮水安全)。
实施要求:
严禁违背群众意愿的强制工程(如大规模搬迁),对反对意见强烈的项目坚决叫停。
建立“村民议事会+监事会”机制,确保补偿标准透明、利益分配公平。
2.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谋划
核心内涵: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纲,统筹“三区三线”(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空间布局。
实施要求:
严守“三区三线”刚性约束,仅允许局部微调(如生态保护红线内零星建设用地复垦置换为生态用地)。
统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避免“单要素治理”。
3.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核心内涵:立足地方经济水平和资源禀赋,避免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实施要求:
禁止“一刀切”推进模式,分类施策(如山区侧重生态修复,平原侧重耕地整合)。
严禁新增隐性债务,资金筹措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需严格评估风险。
4. 坚持立足当下、谋划长远
核心内涵:保持战略定力,分阶段推进整治任务,避免急功近利。
实施要求:
合理划分实施单元(以乡镇为主),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项目可持续性。
注重后期管护,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和生态修复动态监测体系。
政策依据与实践意义
政策来源:自然资源部《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2024年)明确将上述原则作为实施底线。
实践价值:通过原则约束,确保整治过程兼顾生态保护、农民权益与城乡发展需求,例如贵州在生态修复中优先保障原住民生计,浙江通过“千万工程”实现乡村GDP年均增长8%。
如需了解具体案例或政策细则,可进一步查阅自然资源部官方文件或地方试点经验总结。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