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全域土地整治的主要政策有哪些
本站 2025/10/11 14:33:0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政策工具,其核心政策框架已形成中央统筹、地方细化、多元协同的体系。基于最新政策文件(截至2025年10月),主要政策内容梳理如下:
📜 一、中央层面核心政策文件
《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自然资发〔2024〕149号)
实施单元: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打破零散地块限制。
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三位一体”整治。
权益保障:建立群众“全流程参与”机制(从规划到验收),严禁大拆大建损害农民利益。
政策工具:允许优化调整“三区三线”局部布局,支持增减挂钩指标省域内流转。
发布单位:自然资源部(2024年8月)。
核心要求: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指南(试行)》(自然资办发〔2024〕57号)
定位:操作细则性文件,细化实施方案编制、项目验收、权属调整等流程。
创新点:明确“负面清单”管理,禁止用于商业地产开发、楼堂馆所建设等。
国家战略衔接政策
中央一号文件(2020-2025年连续强调):将全域整治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优化农村三生空间”。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以乡镇为单元稳妥有序推进整治”。
🏗️ 二、重点任务领域政策要求
农用地整理
目标:解决耕地碎片化,新增耕地面积不低于调整面积的5%。
措施:推动“小田变大田”,配套农田水利设施,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建设用地整理
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跨省域调剂(如广东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合作)。
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支持乡村产业用地需求。
重点对象:盘活闲置宅基地、低效工业用地、工矿废弃地。
支持政策:
生态保护修复
要求:一体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修复退化生态系统。
创新实践:将整治与碳汇增汇结合(如修复林地提升固碳能力)。
⚙️ 三、实施机制与保障政策
责任分工机制
省级:负总责,制定实施细则(如湖南湘自资发〔2025〕17号、福建闽自然资规〔2025〕1号)。
县级:主体责任,编制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财政激励政策
中央奖补:按项目成效分档奖补(如广东2025年奖补1000万/600万/300万三档)。
多元投入:鼓励专项债券、社会资本(PPP模式)参与(如高要区百亿级项目)。
规划与监管机制
规划衔接:实施方案需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数字化监管:建立项目库动态管理(储备库→备选库→执行库),实行穿透式监测。
🌱 四、地方实践与政策创新
广东“全域联动”模式
肇庆高要区打破镇域界限,跨5镇连片整治,配套产业导入(如“高桂虾”产业链)。
佛山南海区探索“商品房安置+货币补偿”组合模式,保障农民权益。
湖南“和美湘村”建设
强调整治与特色产业集群镇衔接,要求项目自验与省级复核结合。
福建厦门精细化规则
明确“三区三线”调整情形,简化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必要设施审批流程。
💎 总结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体系以 “空间重构、要素激活、民生优先” 为主线,核心特征包括:
顶层设计强化:中央文件定方向,地方细则重实操,形成“1+1+N”政策网。
实施机制创新:群众全程参与、财政分级奖补、数字化监管筑牢风险防线。
地方差异化探索:经济发达地区侧重产业融合(如广东),生态脆弱区聚焦系统修复(如陕北)。
政策持续演进中需关注省级新规(如2025年多地出台细则),并警惕“运动式整治”“重指标轻实效”等偏差。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