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专项债的项目申报流程?

本站     2025/10/10 15:37:22    

专项债券的项目申报流程需遵循“储备-申报-审核-发行-使用”全周期管理,结合2025年最新政策要求,具体流程如下:

一、项目储备阶段(申报前1年启动)

项目筛选与谋划

主管部门联合发改、财政部门,围绕交通、能源、新基建等11大支持领域(2026年新增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筛选符合收益平衡要求的项目。

优先选择在建项目或已取得立项批复、能评、用地预审等手续的新项目,确保2025年底前具备开工条件。

前期手续办理

完成立项批复(含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生成的项目代码)、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环评批复等核心手续。

新开工项目需取得施工许可证或提供开工计划说明,未开工项目需在2025年10月底前补齐关键手续。

二、申报材料准备(申报前6个月完成)

核心文件编制

“一案两书”:实施方案(含收益覆盖测算)、财务评估报告(覆盖倍数≥1.3倍)、法律意见书(确认合法性)。

专项审批文件: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节能审查意见(能源类项目)等。

收益平衡设计

组合收益来源(如停车场收费+广告位出租+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占比≤50%且需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

编制分年度现金流预测表,覆盖债券本息1.3倍以上,并通过敏感性测试(如收益下降20%的极端情况)。

三、项目申报入库(申报前3个月)

双平台录入

将项目信息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地方政府债券项目库”,确保数据一致性。

发改部门初审项目合规性(是否符合支持领域、手续完备性),财政部门审核收益覆盖可行性。

省级初审与反馈

省发改委会同财政厅对项目进行初核,重点核查负面清单(如楼堂馆所、商业化文旅项目)、收益真实性等。

通过初审的项目纳入省级储备库,等待国家复核。

四、国家审核与额度分配(申报前1-2个月)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复核

国家层面重点审查用地合规性(如农用地转用审批)、收益可持续性(如长期运营模式)。

财政部根据项目成熟度、债务风险等核定全国额度,向各省分配限额。

额度切块下达

省级财政厅按“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结合债务风险、项目收益等因素,将额度分配至市县。

优先保障高风险地区存量项目续建,新项目需满足更高收益覆盖要求(如≥1.5倍)。

五、债券发行与资金拨付(额度下达后3个月内)

发行准备

省级财政统一组织信息披露,公开项目实施方案、财务评估报告等文件。

采用公开招标确定利率(年利率2%-4%),期限匹配项目周期(最长30年)。

资金使用监管

债券发行后5个工作日内拨付至项目单位专户,严禁用于经常性支出或偿还隐性债务。

财政部门建立还本付息台账,确保资金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

六、动态管理与绩效评价(发行后持续跟踪)

进度监测

每季度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对超1年未开工项目收回额度并调剂使用。

试点地区(如北京、上海)可开展“自审自发”,无需国家复核。

绩效评价

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办法》设置量化指标(如新增学位数、污水处理量),结果与后续额度分配挂钩。

关键政策变化(2025-2026年)

支持领域扩容:新增低空经济、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

资本金比例上调:专项债用于资本金比例上限提至30%,重点支持算力基础设施等项目。

审核趋严:2026年起项目需在2025年10月底前完成省级集中报送,材料缺失直接退回。

通过以上流程,专项债项目可实现从谋划到落地的全周期闭环管理,确保资金精准投向重点领域并防范债务风险。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