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专项债申报中,如何把握时间节点?

本站     2025/6/16 14:59:00    

在2025年专项债申报中,时间节点的精准把控是项目能否顺利入库和发行的关键。根据最新政策要求及实践经验,需重点把握以下四个阶段的时间要求,并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

一、申报准备阶段

项目储备与入库

提前1年储备:非试点地区需在每年10月底前将下一年度项目报送至省级发改委,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省级储备库。

试点地区优先:广东省等“自审自发”试点地区可全年滚动申报,无需等待省级审核,但需在发行前报国家备案。

材料准备周期

初审材料:需在申报窗口期前3个月完成“一案两书”、用地预审、环评批复等核心材料。

补充材料:如施工许可证、招投标文件等加分项,应在初审后1个月内补齐以提升成熟度评分。

二、审核与调整阶段

固定申报窗口

年度申报:每年3月、6月、9月、11月上旬为固定申报周期,需在窗口期前完成数据提交。

季度补充申报:次年2月底、5月底、8月底前补充报送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及全年项目。

审核反馈周期

省级初审:材料提交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合规性审查,剔除负面清单项目(如商业地产、景观提升)。

专家复审:通过初审的项目进入省级专家库评审,重点核查收益覆盖倍数(≥1.3倍),结果于次月10日前反馈。

三、发行与资金使用阶段

债券发行时限

额度下达后3个月内:需完成发行计划制定并启动债券发行,逾期未发部分将调整至下一年额度。

发行窗口集中期:非试点地区债券发行通常集中在4月、7月、10月、次年1月,需提前对接承销银行。

资金支付进度

3个月内支付率≥30%:资金到账后需按工程进度支付,超期未使用部分(超过2年)将被收回。

动态监控:通过“专项债资金支付预警系统”实时跟踪,支付滞后超15%触发预警。

四、试点地区特殊要求

“自审自发”机制

试点地区(如广东、江苏)可全年自主申报,但需在发行前完成省级审核并同步报国家备案,时间节点更灵活。

续发项目绿色通道:已通过审核的在建项目续发债券无需重新申报,直接进入发行备选库。

五、时间管理策略

建立动态台账

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跟踪各环节时间节点,设置提前量(如材料准备预留1个月缓冲期)。

政策动态响应

关注财政部季度政策解读(如“新基建”“新质生产力”领域倾斜),及时调整申报方向。

跨部门协同

联合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成立专班,每周调度用地、环评等手续办理进度。

六、常见时间风险及规避

风险1:窗口期错过
对策:订阅省级财政公众号或系统通知,设置截止日期提醒(如10月底前储备项目)。

风险2:材料反复修改
对策:提前与财政部门沟通模板要求,委托第三方机构预审材料。

风险3:支付进度滞后
对策:建立“项目-资金-支付”联动台账,按月调度支付比例。

总结:专项债申报需以“早谋划、早准备、早申报”为核心原则,结合常态化申报与批次补充机制,严格把控各环节时间节点。试点地区可灵活利用政策优势,非试点地区需强化省级沟通,确保项目进度与政策窗口精准匹配。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