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网曼宁公式应用与水力参数设计
本站 2025/6/5 10:59:02
污水管网水力计算是排水系统设计的核心环节,涉及流量、流速、坡度等关键参数的确定,需严格遵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等标准。以下是基于规范及工程实践的综合指南:
一、水力计算基本原理与公式
核心公式:曼宁公式
用于计算管道流速($v$)和流量($Q$):
$$v = \frac{1}{n} R^{2/3} i^{1/2}, \quad Q = A \times v$$
$n$:管材糙率(HDPE管取0.009~0.010,混凝土管取0.013~0.014);
$R$:水力半径($R = A/P$,$A$为过水断面,$P$为湿周);
$i$:水力坡度(一般取管道底坡)。
设计流量计算
$q$:暴雨强度(如 $q = \frac{4497(1+0.48 \lg P)}{(t+10)^{0.92}}$);
$\Psi$:径流系数(一般取0.60)。
$q_d$:人均日污水量(按用水量80%~90%计);
$K_z$:总变化系数(查表确定,如平均流量5L/s时 $K_z=2.7$,≥1000L/s时 $K_z=1.5$)。
生活污水量:
$$Q_d = \frac{q_d \times N \times K_z}{24 \times 3600} \quad \text{(L/s)}$$
工业废水量:按协议水量或单位产品排水量计算,需预处理达标(GB/T 31962-2015)。
合流制溢流量:
$$Q_s = q \times \Psi \times F \quad \text{(L/s)}$$
二、关键水力参数设计规范
设计充满度(h/D)
非满流设计,最大允许值如下:
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
200~300 0.55
350~450 0.65
500~900 0.70
≥1000 0.75
注:DN300以下管段需按满流校核。
设计流速
最小流速:≥0.6 m/s(防淤积);
最大流速:≤5.0 m/s(非金属管)或≤10 m/s(金属管)(防冲刷)。
最小设计坡度(i)
保证最小流速,常用管材要求:
管材
DN300最小坡度
HDPE管 0.002
混凝土管 0.003
埋深控制
车行道下≥1.0 m,非车行道≥0.7 m;
最大埋深≤7~8 m,超深需设提升泵站。
三、管材特性对水力计算的影响
不同管材的糙率($n$)直接影响流速和流量:
HDPE管($n=0.010$):摩阻小,相同坡度下流速更高,适合小管径(DN200~1200);
混凝土管($n=0.014$):抗压性强,但需更大坡度满足流速要求,适合大管径(DN300~2000);
玻璃钢管($n=0.010$):耐腐蚀,但成本较高。
四、实际工程中的特殊问题与对策
曼宁公式的局限性
适用条件:需满足明渠均匀流(长直管、恒定流量、无淤积);
误差来源:实际坡度与设计不符、管道淤积、糙率变化等可能导致计算偏差。
对策:
定期清淤(每年汛前1次);
采用SWMM模型模拟雨季工况。
流量监测替代方案的可行性
液位计推算流量:成本低,但精度受限(依赖坡度、糙率等假设);
推荐方案:关键节点(泵站、截流井)安装流量计,结合液位传感器实时校准。
特殊节点设计
跌水井:跌差>1.0 m时设置,避免逆坡;
截流井:合流制截流倍数 $n_0=2~5$(根据环保要求)。
五、设计流程总结
划分排水流域:结合地形图确定管网走向,避免逆坡;
计算节点流量:累加生活、工业污水及转输流量,乘以 $K_z$;
初选管径与坡度:起点取最小管径(DN300),按最小坡度敷设;
迭代曼宁公式:校核流速、充满度、埋深;
特殊工况处理:合流制需校核雨季溢流,分流制重点防混接。
提示:实际项目中需结合地质报告(防沉降)、CCTV检测数据(评估淤积)动态调整参数。智慧排水平台(液位/流量实时监控)可优化运维响应。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