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化债中,如何通过市场化改革来推动融资平台转型?
本站 2025/6/4 8:45:53
在政府化债中,通过市场化改革推动融资平台转型需围绕剥离政府信用、增强造血能力、优化治理结构三大核心目标展开。结合财政部政策框架及地方实践(如山东、贵州等地经验),具体路径如下:
一、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切断隐性信用关联
政企关系重构
去行政化:取消融资平台公司行政级别,禁止政府工作人员兼任平台高管,切断与财政部门的预算软约束。
资产清理:剥离公益性资产(如学校、医院、储备土地)和政府承诺函等隐性担保,仅保留市场化经营性资产。
案例:山东省要求2025年前完成对153家融资平台的资产核查,清理不合规资产超300亿元。
债务责任切割
纯公益性项目债务由财政承担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
准公益性项目债务转化为企业经营性债务,不足部分通过财政补贴或资产注入覆盖。
存量债务分类处理:
增量债务隔离:严禁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变相举债,禁止将预期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
二、分类推进转型,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
1. 按功能定位分类施策
“空壳类”平台:无实质性资产和业务的“僵尸企业”,依法清算注销(如某省2024年注销23家平台)。
“复合类”平台:兼有政府融资和公益项目运营职能,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同类业务,转型为公益类国企(如整合后专注水务、交通等领域)。
“市场类”平台:具备专业资质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转型为商业类国企,参与市场化竞争(如某城投公司转型为地产开发集团)。
2. 创新业务模式
城市运营服务商:通过特许经营(如垃圾处理、停车场)获取稳定现金流,典型案例:合肥市将12条市政道路养护权授予平台公司,年收入增加1.2亿元。
产业投资运营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数字经济),典型案例:某省平台公司联合社会资本设立200亿元产业基金,孵化科技企业17家。
资产证券化:发行REITs、ABS盘活存量资产,典型案例:某市污水处理厂REITs发行规模15亿元,回笼资金用于新建项目。
三、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治理能力
法人治理结构优化
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权责分明的治理架构,政府仅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股东权利。
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市场化选聘高管(如某平台公司引入具有投行经验的CEO,推动年度营收增长35%)。
市场化激励约束
实施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对经营性项目设定ROE、现金流覆盖率等考核指标。
探索股权激励,对核心团队授予限制性股票(如某平台对高管实施3年期股权激励计划)。
四、创新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
多元化融资工具
股权融资:推动优质平台公司上市(如某省交通投资集团2024年A股IPO融资80亿元)。
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开展保理、票据融资,典型案例:某平台公司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融资50亿元。
绿色金融:发行碳中和债券、绿色ABS,典型案例:某生态平台发行5亿元碳中和ABS,利率较基准低50BP。
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信用评级提升(如从AA升至AA+)降低发债利率,典型案例:某平台公司评级提升后发债利率从6.5%降至4.2%。
利用政策性银行转贷资金,如某省获得国开行200亿元低息贷款支持老旧小区改造。
五、债务重组与风险缓释
存量债务优化
与债权人协商债务展期(如遵义道桥将155亿元贷款展期20年),降低短期偿债压力。
通过债转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如某平台公司将30亿元债务转为股权,负债率从85%降至65%。
增量风险防控
建立债务限额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负债率控制在警戒线(如120%)以下。
实施“红黄绿”三色预警,对高风险平台限制融资规模。
六、政策支持与监管协同
财政支持
注入优质资产:将停车场、广告位等经营性资产划拨至平台公司(如某市划拨50亿元资产)。
设立转型基金:省级财政出资引导设立100亿元平台转型基金,支持并购重组。
监管机制
动态监测:依托财政部隐性债务监测平台,实时监控平台债务变动。
审计问责:对违规新增隐性债务的平台公司负责人追责,典型案例:某县融资平台因虚假化债被问责6人。
典型案例参考
山东模式:通过“12项措施”推动190家国企退出平台,整合后融资成本下降200BP。
贵州经验:将城投公司转型为城市综合运营商,经营性收入占比从15%提升至60%。
江苏实践:推动平台公司上市(如南京城建集团),融资渠道中股权融资占比提升至35%。
总结
市场化转型的核心逻辑是**“去行政化、强市场化、控风险”**:
去行政化:切断政府信用背书,实现政企分离;
强市场化:通过资产整合、业务创新提升造血能力;
控风险:优化债务结构,建立可持续融资机制。
需注意的是,转型需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协同,避免“一刀切”导致公共服务缺位。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