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中铁城际循环水自动加药系统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本站     2025/7/19 9:05:57    

中铁城际循环水自动加药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与多模块协同实现药剂精准投加,其核心组成及工作原理如下:

循环水加药系�?.jpg

一、系统组成

1. 药剂储存与制备模块

溶药罐:溶解固体药剂(如PAC、PAM),配备搅拌装置确保均匀配比。

储药罐:储存已配制的药液,内置液位传感器监测存量,防止缺药或溢流。

过滤器:拦截药剂杂质(如未溶解颗粒),确保管路畅通。

2. 水质监测与数据采集模块

在线传感器:包括浊度、pH、电导率、余氯、流量计等,实时监测循环水参数。

图像采集装置:水下工业相机捕捉矾花形态(密度、粒径),通过AI分析混凝效果。

数据传输模块:通过RS485、以太网或无线(NB-IoT)将数据上传至控制系统。

3. 智能控制系统

PLC/SCADA系统:接收传感器数据,运行“前馈+反馈”算法动态计算药剂需求。

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训练,预测水质变化并优化投加策略(如低温期絮凝补偿)。

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实时数据、报警信息,支持远程参数调整。

4. 执行机构

变频计量泵:调节冲程或频率,投加精度达±1%,支持脉冲式或连续投加。

电动阀门:控制药剂投加路径,实现多药剂分时投加或混合投加。

5. 安全与辅助模块

报警系统:监测设备异常(如泵体堵塞、传感器故障)并推送警报。

应急处理单元:自动切换至安全模式(如大排大补置换水质)。

二、工作原理

1. 数据采集与分析

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获取循环水流量、浊度、pH等参数,每秒更新数据。

图像识别:水下摄像头每5秒拍摄矾花图像,分析其分布密度与粒径,量化混凝效果。

2. 智能决策与控制

前馈控制:基于进水流量、浊度预测药剂需求(如暴雨期预增投20%)。

反馈控制:结合出水浊度、余氯等指标动态修正投加量,形成闭环控制。

多参数协同:联动水质(pH、温度)与水量波动,优化投加策略(如低温期延长反应时间)。

3. 精准投加执行

变频调节:计量泵根据控制信号调整频率(0.1-100Hz),投加量误差≤±1%。

分时投加:阻垢剂与杀菌剂交替投加,避免药剂反应失效。

4. 动态优化与自维护

模型迭代:机器学习分析历史数据,优化投药算法(如应对有机物突增)。

自清洁机制:定期启动传感器清洗程序(柠檬酸浸泡),标液校准确保精度。

三、技术优势

精准控制:投加误差≤±1%,较人工减少30%药耗。

快速响应:水质突变时5秒内调整投加量,避免超标风险。

无人化运维:支持远程监控,人力需求减少至1人巡检/班次。

环保效益:减少过量投药导致的污泥增量(降低20%污泥量)。

四、典型应用场景

工业循环水系统:电厂、化工厂中抑制结垢与腐蚀,延长设备寿命。

污水处理厂:优化混凝沉淀工艺,降低处理成本(某10万吨/日水厂年省12万元)。

中央空调系统:维持冷却水水质,防止微生物滋生堵塞管道。

总结

中铁城际系统通过感知-决策-执行闭环架构,融合AI算法与工业级硬件,实现了药剂投加的毫米级精度控制,同时兼顾经济性与安全性,为水处理行业提供了智能化升级的标杆方案。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