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包括哪些内容
本站 2025/7/11 9:14:55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在一定区域内统筹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一、农用地整理
通过集中连片、质量提升和生态化改造,优化耕地布局与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零散耕地,完善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设施,提升耕地质量(如新增高标准农田47万亩)。
耕地提质改造:实施“旱改水”工程(将旱地改造为水田)、退化耕地治理,提升耕地生态功能。
后备资源开发:整理残次林地、低效园地及宜耕未利用地,补充耕地面积(如全国试点新增耕地47万亩)。
农田生态化:推广生态沟渠、透水材料,减少硬化对生态的破坏。
二、建设用地整理
盘活存量低效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促进节约集约利用。
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闲置宅基地,腾退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产业或公共服务设施。
工矿废弃地复垦:修复采矿塌陷区、尾矿库,恢复土地生产力。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改造老旧厂房、商业区,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节余指标流转:通过增减挂钩政策,将复垦节余指标用于城镇建设,收益反哺农村。
三、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自然生态本底。
生态基底修复:治理矿山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区,恢复湿地、森林等生态功能。
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供水、排水、垃圾处理设施,推进厕所革命。
防灾减灾建设:构建防洪排涝、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升乡村韧性。
负面清单管控:严禁填湖造地、砍伐古树等破坏性行为。
四、乡村历史文化保护
传承乡土文化,保留乡村特色风貌。
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古村落、古建筑、古树名木,保护传统农耕文化。
文化景观重塑:结合生态修复打造乡村景观(如修复古水系、梯田)。
文旅融合发展:利用历史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文化体验项目。
五、其他支撑性任务
基础设施提升:完善交通、物流、电力通信等设施,支撑乡村产业发展。
公共服务优化: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宜居性。
政策配套机制:整合涉农资金,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模式(如PPP),保障资金平衡。
数字化管理:利用遥感监测、GIS技术动态跟踪整治成效。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田、水、路、林、村”全要素统筹,实现耕地保护、生态修复、产业振兴和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通过空间重构与资源优化,推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