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扶持政策及实施模式

本站     2025/7/8 9:13:2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扶持政策

1、针对永久基本农田:强化耕地保护,允许合理调整永久基本农田

整治区域内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应编制调整方案并按已有规定办理,调整方案应纳入村庄规划。整治区域完成整治任务并通过验收后,更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规模原则上不得超过所涉乡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的5%(调出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所涉乡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5%)。

2、针对腾退建设用地:盘活乡村存量建设用地,扩展指标流转范围

整治验收后腾退的建设用地,在保障试点乡镇农民安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用地的前提下,重点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允许将依法自愿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整治后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可在省域范围内流转。自然资源部将对试点工作予以一定的计划指标支持。

3、乡村生态保护修复: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调整生态用地布局,保护和恢复乡村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保持乡村自然景观。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模式

1、“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城镇近郊区,结合乡村自身发展需求,通过对“低、散、乱”为特征的低效用地进行整治,构建农房集中、产业园区集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产业兴旺、环境宜居的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融合一体化进程。

2、“现代农业”引领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农业基础禀赋较好的乡村,现有要保留的普通村庄和中心乡村,在生态改善的前提下,通过农田整治、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保护永久基本农田,通过土地流转,在规模经营基础上,构建绿色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加快土地资源整合,宅基地拆旧建新、盘活宅基地,实现村民齐聚、耕地连片、产业聚堆、村庄干净整洁的新农村。

3、“乡村旅游”带动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村庄文化底蕴和资源丰富和村庄,通过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开发特色资源,延续乡村机理,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4、“合村并居”开发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废弃的村庄、山区较为破旧的村庄、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庄、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等村庄。响应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号召,通过对村庄进行拆旧建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原村庄同步复垦为林地、草地和耕地,保护耕地的同时保证了村民的安全、提高了生活质量。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