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试点政策解读

本站     2025/5/20 15:13:23    

一、政策框架与核心目标

根据《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中办发〔2025〕13号),整区域推进试点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集中连片、全域统筹的方式,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其核心目标包括:

规模化整合:通过“田块整治、灌排配套、道路连通”等工程,打破地块零散化问题,实现农田集中连片。

示范引领: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模式,如河南兰考的“5G+智慧平台”示范、四川盆周山区的“梯田宜机化改造”等。

效率提升:试点区域需实现粮食产能提高10%-20%,节水节肥节药效率提升15%-30%。

二、试点区域布局与重点方向

优先区域:

粮食主产区:东北黑土区(如黑龙江、吉林)、黄淮海平原(如河南、山东)、长江中下游(如江苏、湖北)等。

特色潜力区:西南丘陵山区(如重庆、四川)重点突破梯田机械化,西北干旱区(如甘肃、新疆)强化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禁止范围:

生态红线内(除共生耕地)、25度以上坡耕地、污染耕地等区域严禁试点。

三、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

基础标准:

“一平两通三提升”:田块平整、通水通路,提升地力、产量、效益。

分区分级:东北区重点完善灌排设施,黄淮海区提高灌溉保证率,西南区补齐工程性缺水短板。

技术创新:

智慧农田:试点需配套物联网监测(如广西钟山“四情”监测系统)、无人化农机、智能灌溉等数字化技术;

生态融合:推广“梯田+生物埂”(四川)、“稻渔共生”(湖北襄阳)等绿色模式。

四、资金保障与多元投入

财政支持:

中央财政对试点区域亩均投入达2400元(新建)、1952元(改造),产粮大县可豁免地方配套资金;

允许设立县级或乡镇国库子账户,实现资金专账监管。

社会资本参与:

通过“乡贤投资+土地流转溢价”(湖南汨罗)、“合作社+农户分红”(重庆铜梁)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

五、长效管护与责任机制

管护责任:

“三级责任”:县级统筹、乡镇落实、村集体主体,按亩均不低于10元标准落实管护经费(甘肃模式);

智慧监管:依托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平台,实现项目“上图入库、全程监控”。

考核机制:

将群众满意度、粮食产能提升等纳入验收指标,违规企业纳入“黑名单”。

六、试点创新与地方实践

整县域推进:

河南兰考通过全域“五网融合”(田网、渠网、路网、电网、信息网),实现节水30%、增产20%。

丘陵山区突破:

四川盆周山区通过“宜机化改造+五网融合”,将机耕率从30%提升至70%。

总结与展望

整区域推进试点政策通过“集中连片、科技赋能、机制创新”三管齐下,推动农田从“零散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型。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如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水资源配套),并探索“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激励机制,加快形成可复制的“中国样本”。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