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专项债券调整程序的六个核心环节是什么?

本站     2025/9/19 8:58:24    

根据财政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途调整操作指引》及地方实施细则,专项债券调整程序可分为以下六个核心环节,具体流程及要求如下:

一、触发条件(必须满足以下情形之一)

项目重大变化:因政策调整、规划变更等导致原项目无法实施或资金需求减少;

资金结余或沉淀:项目竣工后资金结余,或资金闲置超过12个月未支出;

违规使用整改:审计、财政监督发现资金挪用等违规问题需整改;

债务风险防控:地区债务风险等级可能升级时,需暂停项目并收回资金。

二、申请准备(需提交完整材料)

收益覆盖评估:重新测算调整后项目的收入、成本、收益与融资平衡倍数,确保覆盖本息;

编制专项文件:

融资平衡方案(含项目基本情况、收益来源、分年度投资计划等);

财务评估报告书、法律意见书;

原项目调整原因说明及潜在风险评估;

政府审批:材料需经同级政府同意并盖章。

三、申报流程(分批次集中申报)

地方申报:

设区市财政局/省级主管部门汇总下辖申请,于每年9月20日前提交至省级财政部门;

需同步提交《专项债券资金用途调整表》及电子版;

省级审核:

省级财政厅会同发改委统筹研究,形成调整方案(含债务限额调整);

10月底前报省级政府批准,并向财政部备案;

预算调整:

涉及预算增减的,需编制方案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

四、执行管理(关键操作规范)

资金划转:

调减原项目对应预算科目,调增新项目科目,金额保持平衡;

跨地区调整需重新签署转贷协议;

债务管理:

债券代码、期限等注册信息不变,但需发布调整公告;

通过债务管理系统登记调整信息。

五、信息公开(时效性要求)

省级层面:省政府批准后10个工作日内在债务公开平台、政府门户网站披露调整信息,包括:

调整前后项目对比;

第三方评估报告(财务、法律意见书等);

市县层面:同步公开本地区调整情况。

六、监督管理(违规惩戒措施)

限制调整频次:频繁调整地区可能被扣减次年新增债务限额或暂停发债;

动态监测:通过债务管理系统跟踪资金使用,约谈进度滞后地区负责人;

资金回收:调整后项目仍无法支出的,省级财政可收回资金统筹使用。

政策要点总结

时间窗口:省级集中调整期为每年9-10月,特殊情况可即提即报(如福建省重大项目);

领域限制:调整后项目须与原项目同领域,优先支持国家重点领域;

禁止用途:严禁用于楼堂馆所、形象工程、置换债务及经常性支出。

建议地方政府提前梳理项目进展,严格遵循“收益覆盖、程序合规、材料完备”原则,避免因调整滞后或材料缺失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