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项目操作指南——聚焦项目前期准备的材料编制与审核要点
本站 2025/4/22 9:21:10
项目前期准备是专项债申报的核心环节,需确保材料合规、流程完备及项目成熟度达标。以下是关键要点及政策依据:
一、核心材料准备
基础文件
立项批复:需提供发改部门出具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项目核准意见批复》。
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论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技术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内容。
“一案两书”:包括《实施方案》《财务评估报告》《法律意见书》,需由第三方机构编制并确保内容真实完整。
合规性文件
用地手续:提供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等(根据用地性质办理)。
环评批复: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
规划许可:自然资源部门出具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规划选址意见。
收入与融资文件
收入测算说明:需明确项目收益来源(如运输收入、土地开发收益等),并附计算依据及市场询价材料。
资金平衡方案:需覆盖本息(2025年部分省份要求覆盖倍数≥1.3倍),且不得依赖土地出让收入或财政补贴(补贴占比≤10%)。
二、关键流程与要求
项目筛选与储备
项目需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及公益性要求,优先支持交通、能源、水利等国家战略领域。
建立“储备库→发行备选库→执行库”三级动态管理机制,按成熟度分批次推进。
系统录入与审核
项目信息需同步录入财政部门债务信息系统和发改部门重大项目库,确保数据一致。
财政厅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合规性、收益覆盖能力评审,通过后纳入发行备选库。
材料完整性与逻辑性
所有材料需与立项批复、实施方案、事前绩效评估保持一致,避免前后矛盾。
收入成本测算需严格依据建设内容,不得虚增无关收入。
三、政策依据与优化建议
政策依据:
《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要求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
2025年新增专项债投向扩容至新能源、城市更新等领域,允许30%资金作为资本金。
优化建议:
提前办理手续:用地预审、环评等审批需尽早完成,避免政策调整导致停滞。
强化动态监管:定期更新项目进度台账,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提升成熟度:补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文件,提高项目评审通过率。
总结:项目前期准备需以合规性为核心,重点落实“一案两书”、用地环评等核心材料,并通过动态管理提升项目成熟度。具体操作需结合最新政策要求(如2025年收益覆盖倍数调整),确保资金与收益自求平衡。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