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专项债申报实战手册:储备阶段材料准备与发起节点把控
本站 2025/4/22 9:18:59
专项债项目储备与发起是专项债发行的基础环节,主要涉及项目筛选、合规性审查及前期准备。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项目储备流程
项目征集与筛选
由发展改革部门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采用定期与日常申报结合的方式征集项目。
各级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根据公益性规划、收益与融资平衡条件筛选项目,确保符合专项债发行条件。
优先支持交通、能源、水利等国家战略领域项目,剔除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如房地产、楼堂馆所)。
前期材料准备
需完成立项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案两书”(实施方案、财务评估报告、法律意见书)等核心材料编制。
补充用地预审、环评批复、规划许可等审批文件,确保项目合规性。
系统录入与动态管理
项目信息需同步录入财政部门债务信息系统和发改部门重大项目库,确保数据一致。
建立储备库、发行备选库、执行库三级动态管理机制,按项目成熟度分批次推进。
二、项目发起条件
合规性要求
项目需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且不属于负面清单(如商业地产、纯公益性项目)。
收益需覆盖本息(2025年部分省份要求覆盖倍数≥1.3倍),且不得依赖土地出让收入或财政补贴(补贴占比≤10%)。
材料完整性
核心文件包括:立项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案两书”、用地手续、环评文件、收入测算说明等。
涉及用地的需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提升项目成熟度。
资金平衡方案
需明确项目收益来源(如停车费、广告收入、专项收入等)及融资计划,确保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
三、审核与入库要点
初审与专家评审
各级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初审,重点审核合规性、收益覆盖能力及政策导向。
财政厅组织专家组进行终审,通过后纳入发行备选库。
额度分配与发行优先级
国家根据地区债务风险、项目成熟度分配额度,优先支持试点地区及“双碳”相关项目。
地方政府结合项目轻重缓急从发行备选库选取项目转入执行库。
四、政策依据与优化建议
政策依据:
《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要求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
2025年新增专项债投向扩容至新能源、城市更新等领域,允许30%资金作为资本金。
优化建议:
提前完成用地、环评等审批手续,避免因政策调整导致项目停滞。
强化项目动态监管,定期更新进度台账,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总结:专项债项目储备与发起需严格遵循“合规性前置、动态管理”原则,从项目筛选到入库均需多部门协同审核,确保项目收益覆盖能力与政策导向一致。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