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专项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关键要点及注意事项

本站     2025/3/29 14:53:00    

专项债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地方政府申报专项债券的重要依据,需严格遵循政策要求并科学论证项目可行性。以下是关键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专项债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心内容

1.项目概述

需明确项目名称、建设背景、目标及功能定位,结合区域发展规划论证必要性3。例如,交通类项目需说明对区域联通的促进作用,社会事业类需强调民生改善效益。

2.建设内容与规模

需细化子项目构成(如市政工程的道路、桥梁)及量化指标(道路长度、建筑面积等),避免包含楼堂馆所等禁止内容。例如,冷链物流项目不得包含办公楼建设。

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总投资需分项列明(建筑安装费、设备购置费等),专项债额度占比及配套资金来源需明确,确保资金闭合。2024年新规要求披露“碳排放抵偿方案”。

4.财务与收益分析

收益来源:优先挖掘土地出让收入、项目运营收入(如收费公路、停车场)及资源利用收入(如碳交易)。

财务模型:采用动态模型,折现率不低于8%,合理设置敏感性因子(如价格波动、需求变化)。

偿债能力:需覆盖债券本息,避免虚增收入(如虚构政府购买协议)或低估成本。

5.风险与应对措施

重点识别政策、建设、运营及偿债风险,制定储备金、再融资等预案36。例如,水利项目需确保防洪标准与设计一致,避免资金冻结。

二、项目梳理与包装策略

1.领域匹配

根据专项债支持领域(如交通、能源、生态环保等)筛选项目,避免触碰负面清单(如商业办公楼)。

2.收益优化

打包法:整合同类项目提升整体收益(如将停车场与充电桩打包)。

拆分法:将单一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分别包装收益与成本。

3.分类管理

将项目分为A类(高收益公益项目)、B类(低收益需包装)、C类(需明确边界)、D类(不合规项目)。

三、常见致命错误与合规要点

1.合规性硬伤

用地预审缺失、政策定位偏离(如申报“国际会展中心”)直接导致项目否决。

禁止以公益性资产抵押或承诺财政兜底。

2.收益测算缺陷

虚增收入(如虚构门诊量)、低估成本(未计入折旧)。

运营成本占比通常为40-60%,需精准测算。

3.财务模型错误

使用5%折现率虚增净现值,或未考虑5年还本宽限期。

四、编制流程与建议

1.流程: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报告编制→审核优化→提交申报。

2.建议:

引入第三方穿透审计,核查同类项目实际运营数据。

建立全周期监控体系,设置土地指标获取率等预警指标。

对县域项目,可探索资产盘活路径(如REITs、PPP),形成“存量带增量”循环。

通过科学论证与严格合规,专项债可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但需警惕政策变动与市场化风险,确保项目“收益自平衡”。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