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项目——地下管网管廊项目申报指南
本站 2025/9/8 9:09:58
一、政策背景与支持方向
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项目(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中,地下管网管廊项目是重点支持领域之一,旨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性和韧性,解决老旧管网老化、排水防涝能力不足等问题。2025年计划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8000亿元定向支持“两重”项目,地下管网改造是重要方向。
二、申报条件与资格
项目类型
新开工项目:需在2025年底前开工,完成审批、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且未获得其他中央资金支持。
在建项目:需手续齐全,2025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投资完成额不超过总投资的80%。
合规性要求
建设内容不得包含房地产开发、楼堂馆所、形象工程等禁止性内容。
需纳入地方《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且管网相关投资占比不低于70%(综合类项目需剔除道路修复等非核心内容)。
资金要求
资金拼盘需完整闭合,自筹资金需提供银行存款证明,银行贷款需提供固定资产贷款合同。
中央资金不得作为项目资本金,且需明确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新增隐性债务。
三、申报流程与材料
线上申报
登录“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 http://kpp.ndrc.gov.cn ),注册账号并填报项目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投资情况、前期手续等。
需确保项目代码真实,与审批文件一致,避免重复申报。
线下材料
《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情况表》(从国家项目库导出);
《软建设填报表》(说明项目对区域安全、民生的提升作用)。
资金申请报告(含项目概况、建设方案、资金拼盘表、绩效目标等);
审批文件(可研批复、环评批复、用地预审等)或《情况说明》;
财政承诺函(地方配套资金来源及不新增债务承诺)。
必备材料:
特殊材料:
时间节点
2025年申报窗口期预计为3-6月,需在4月底前完成省级汇总上报,6月确定支持清单。
四、审核要点与常见问题
合规性审查
项目是否纳入国家项目库及三年滚动计划;
是否重复申报其他中央资金(如专项债、设备更新补助)。
实施可行性
前期手续是否完备(用地、环评等),承诺办结时间需早于开工时间;
建设内容需量化(如管网改造长度、材质标准),避免模糊表述。
材料真实性
投资估算需与审批文件一致,避免虚报或拆分项目;
需提供设备更新清单(旧设备报废证明、新设备技术参数)。
常见问题
建设内容混杂:需剔除非管网类内容(如道路翻新),管网投资占比需达标;
投资规模过小:单个项目投资建议不低于500万元(县城)或1000万元(地级市);
成本虚高:管网单公里投资强度需符合地区标准(如东、中、西部分别≤4000万、3000万、2000万元)。
五、提高申报成功率的策略
精准谋划项目
聚焦“燃气老化管道更新”“排水防涝改造”等核心领域,优先选择纳入地方实施方案的项目。
结合“智慧化”需求,增加监测设备(如泄漏检测仪)提升项目示范性。
强化前期工作
提前完成用地预审、环评批复等手续,或通过政府承诺函解决未办结事项;
确保开工时间与资金拨付进度匹配(如2025年9月开工项目需在6月前完成核心手续)。
优化材料编制
资金申请报告需突出社会效益(如防洪能力提升、居民安全保障),量化经济效益(如减少内涝损失);
附《项目对应关系说明》,明确与实施方案的一致性。
六、政策支持与资金分配
资金比例:中央支持比例按地区分档,东部≤40%、中西部及东北≤70%,单个项目最高1亿元。
联动支持:可叠加申请“设备更新”补助(如管网检测设备),但需确保总投不超限额。
地下管网管廊项目申报需紧扣政策导向,重点关注合规性、前期手续完备性和资金拼盘合理性。建议地方政府提前储备项目,强化部门协同,确保申报材料规范、建设内容精准。更多实操细节可参考《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操作指引》及地方发改部门发布的申报细则。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