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奖补资金如何下达?
本站 2025/9/3 10:52:14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奖补资金的下达流程遵循“省级统筹、分级审核、绩效挂钩、动态调整”的原则,具体步骤及管理要求如下:
一、下达主体与责任分工
省级财政与自然资源部门
财政部门:负责确定年度预算规模、审核资金分配方案并下达资金,如广东省财政厅根据评估结果将资金拨付至县(市、区)。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项目成效评定、资金使用监管及绩效评价,如广西自然资源厅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分并制定奖补方案。
市县财政与自然资源部门
县级:负责资金具体使用、预算执行及绩效自评,需确保资金用于整治项目实施和后期管护。
市级:初审申报材料并上报,配合省级开展复核,如广西设区市需对申报项目进行合规性审查。
二、下达流程与时间节点
项目申报与初审
县级政府组织申报,提交实施方案、规划文件、权属调整方案等材料,市级部门初审后上报省级。
时间要求:广西要求每年5月底前完成申报,广东要求每年4月底前完成上年度评估。
省级评定与公示
评定方式:采用“基础分+加分项”模式,如广西总分120分(基础分100分+加分20分),得分90分以上可获最高档奖补。
公示要求:评定结果需在官网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纳入奖补方案。
资金拨付与备案
拨付方式: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或专项债券下达,如宁波采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拨付,实现资金直达企业。
预算安排:广西每年6月底前完成评定并下达资金,广东分年度安排(如2024年8400万元、2025年1.77亿元)。
三、资金分配规则
分档激励
广东省:按年度排名分档,前3名县(市、区)各奖1000万元,4-8名各600万元,9-16名各300万元,单个县最高累计3000万元。
广西:得分90分以上奖补最高1500万元,80-90分1000万元,70-80分500万元,且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60%。
项目类型倾斜
优先支持农用地整理(如耕地提质改造)、生态修复(如矿山治理)等项目,如宁波对矿山修复按星级奖励300万-500万元。
对乡村振兴关联项目(如产业融合、基础设施)给予额外加分或补贴,如广西将“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纳入评定指标。
动态调整机制
绩效挂钩:未完成整治目标或虚报成效的项目需退回资金,如广西对未达标项目按原渠道收回已拨付资金。
区域平衡:对生态脆弱地区或重点帮扶县提高分配权重,如广东“百千万工程”向粤东西北倾斜。
四、资金使用监管
使用范围限制
严禁用于行政开支、人员福利等无关支出,如广东明确资金仅限农用地整理、生态修复及后期管护。
要求建立专账管理,如钟祥市设立共管账户,确保资金用于项目成本补偿及收益分配。
全过程绩效管理
事前评估:项目需通过可行性研究及公众参与程序(村民同意率≥2/3)。
事后审计:浙江、广西等地要求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完成绩效评价,未达标者追回资金。
信息公开与问责
资金分配方案及使用明细需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如广西通过“海易兑平台”公示项目信息。
对挪用资金、虚假申报等行为追究行政责任,如广东对违规项目取消资格并收回资金。
五、典型案例
广东“百千万工程”奖补
2023年下达2.55亿元支持42个试点,2024-2026年再安排4.38亿元,资金用于农用地整理和生态修复,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
广西“三档阶梯奖补”
对得分90分以上的项目授予“示范项目”称号,资金用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如南宁市青秀区某矿山修复项目获1500万元奖补。
宁波“星级奖励”机制
生态修复项目按五星级(500万元)、四星级(400万元)、三星级(300万元)分档,2024年9月底启动申报,资金通过数字人民币直达企业。
总结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奖补资金的下达以“省级统筹、绩效导向、动态监管”为核心,通过分档激励、专款专用、全程审计等机制,确保资金高效用于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及乡村振兴。具体执行中需结合地方政策(如广东侧重区域平衡、广西强化数字化管理),并注重公众参与与绩效反馈,以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