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中铁城际智能加药系统:动态算法驱动的次氯酸钠精准投加解决方案
本站 2025/7/21 9:17:12
在水处理消毒工艺中,次氯酸钠投加的核心挑战在于“动态适应水量波动、精准控制余氯浓度”。传统人工投加或单一PID控制难以应对流量突变、水质波动等复杂场景,常导致余氯超标或药耗浪费。中铁城际基于对水务工艺的深度理解与智能算法的融合创新,推出“动态算法切换+全链路感知控制”的智能加药系统,实现“平稳期高效调节、突变期稳定控制、全周期降本增效”的多重目标。
一、中铁城际智能加药系统的技术架构与核心优势
中铁城际智能加药系统以“感知-决策-执行-优化”为核心闭环,针对次氯酸钠投加的动态需求,创新开发“多模式自适应控制算法”,支持流量平稳期与突变期的差异化调控,具体架构如下:
1. 全链路感知层:高精度数据采集,支撑算法决策
系统通过“耐腐型智能感知终端”实时获取关键参数,为算法切换与控制提供高可靠输入:
流量监测:采用电磁流量计(精度±0.3%),支持0.1~10m/s宽量程,响应时间<1秒,精准捕捉进水流量变化;
余氯监测:搭载极谱法余氯在线仪(精度±0.02mg/L),内置温度补偿模块,消除温度(5~30℃)对余氯测量的干扰;
辅助参数:同步采集水温、pH值(精度±0.1)、原水浊度(精度±0.1NTU)等,为机理模型修正提供数据支撑。
感知终端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与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耐腐蚀等级达IP68,可在次氯酸钠强腐蚀环境下稳定运行3年以上。
2. 智能决策层:动态算法切换,适配不同流量场景
系统通过“流量变化率阈值”自动识别当前工况(平稳期/突变期),并切换对应控制算法,实现“精准调节+稳定控制”的双重目标:
(1)流量平稳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法
当进水流量波动幅度<±5%(即平稳期),系统采用“前馈控制为主、反馈控制为辅”的复合算法:
前馈控制:以进水流量为前馈量,基于“次氯酸钠投加量与流量成正比”的线性关系(投加量=K×流量,K为比例系数),快速调整加药泵频率。前馈控制的响应时间<2秒,可在流量变化的瞬间同步调整加药量,避免余氯滞后波动;
反馈控制:以余氯仪实际测量值为反馈量,通过PID算法修正前馈控制的偏差(如原水有机物突然升高导致余氯消耗增加)。反馈控制的积分时间(Ti)设为30秒,比例系数(Kp)根据历史数据动态优化,确保余氯稳定在目标区间(0.6~0.9mg/L)。
(2)流量突变期:分段流量比例控制法
当进水流量波动幅度≥±5%(即突变期,如早高峰用水激增或夜间低流量),系统切换至“分段流量比例控制”:
分段策略:根据流量突变幅度划分为3个区间(如±5%±10%、±10%±20%、>±20%),每个区间对应不同的比例系数(K1、K2、K3);
平滑调节:通过“阶梯式调整”加药泵频率(如每5秒调整5%频率),抑制加药量的剧烈波动,避免因流量突变导致的余氯骤升或骤降;
安全联锁:当流量突变幅度>±20%时,系统自动触发“安全模式”,限制加药量上限(如不超过1.8mg/L),防止过量投加导致消毒副产物超标。
3. 可靠执行层:耐腐蚀加药设备,保障控制指令精准落地
系统配置“双冗余耐腐蚀计量泵”(聚四氟乙烯隔膜+不锈钢外壳),支持0~100%流量无级调节(精度±1%),并配套以下功能:
故障自切换:主泵故障时,备用泵自动投入运行,切换时间<10秒,避免消毒中断;
泄漏监测:加药管道加装氯气浓度传感器(报警阈值1ppm),当检测到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触发声光报警;
远程校准:支持通过上位机远程校准计量泵冲程,无需停机拆卸,降低运维成本。
4. 全生命周期优化层:数据驱动持续迭代
系统通过云端平台积累历史数据(如不同季节的流量变化规律、原水水质特征),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控制参数(如前馈比例系数K、分段比例系数K1/K2/K3),实现“越用越聪明”的智能进化。
二、中铁城际智能加药系统的应用效果
通过某南方千万级人口城市水厂的改造案例,系统的技术优势与经济效益得到充分验证:
项目背景
某城市第三水厂日供水量100万吨,原采用人工投加次氯酸钠,存在三大痛点:
余氯波动大:人工调节滞后,余氯均值0.75mg/L,波动范围0.41.2mg/L,出水超标(>0.9mg/L)频次达每月35次;
药耗高:年均次氯酸钠用量45吨,成本360万元;
人力投入大:需4名专职人员24小时轮班调节,年人工成本约60万元。
中铁城际解决方案
感知层部署:安装8台耐腐型感知终端(覆盖前加氯、滤前加氯、滤后加氯、补氯环节),流量监测精度提升至±0.3%,余氯监测精度±0.02mg/L;
控制层配置:部署“动态算法切换系统”,设置流量突变阈值为±5%,平稳期采用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突变期采用分段流量比例控制;
执行层改造:更换为双冗余耐腐蚀计量泵,泄漏报警响应时间<5秒;
全周期服务:驻场团队每月分析运行数据,每季度优化控制参数。
实施效果
余氯稳定性提升:余氯均值从0.75mg/L降至0.68mg/L(仍符合国标0.60.9mg/L),波动范围缩小至0.60.8mg/L,超标频次降至0次/年;
药耗显著降低:年均次氯酸钠用量降至32吨,成本256万元,年节约104万元;
人力成本减少:加药岗位从4人缩减至1人(仅需定期巡检),年节省人工成本50万元;
应急能力增强:流量突变(如早高峰流量激增30%)时,系统5秒内完成加药量调整,余氯未出现大幅波动。
中铁城际智能加药系统通过“动态算法切换+全链路感知控制”的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次氯酸钠投加中“流量波动大、余氯不稳定”的行业难题。其核心优势不仅在于精准的控制算法与可靠的硬件设备,更在于“数据驱动、持续优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随着AI技术与水务工艺的深度融合,中铁城际将继续迭代智能加药解决方案,为城市供水安全与绿色发展提供更强劲的“智慧动能”。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