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项目谋划储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本站 2025/4/9 11:07:21
道路项目谋划储备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但实践中常因多方面因素导致问题频发。结合多篇文献分析,道路项目谋划储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可行性研究与前期论证不足
1. “可批性研究”替代科学论证
部分项目为快速通过审批,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仅关注政策合规性而忽视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风险防控。例如,项目选址、规模、投融资方案等重大事项论证不充分,导致建设方案科学性差,甚至成为低效重复项目。
2. 收益测算与风险评估缺失
专项债券项目常因收益现金流“拍脑袋”决策,导致收益覆盖能力不足,存在未来还款风险。例如,嵩明县部分道路项目因未完成收益测算,无法通过债券申报。
二、前置审批与要素保障滞后
1. 审批手续不齐备
部分储备项目仅完成投资审批,但环评、用地、能评等前置手续未同步推进,甚至因生态红线或土地指标限制无法落地。例如,嵩明县交通项目因占用基本农田且无土地指标,导致违法用地问题突出。
2. 资金与土地资源缺口大
财政资金不足:农村公路等项目中央补助资金有限,地方配套缺口大(如嵩明县每公里缺口50万元),导致工程停滞或形成“半拉子”工程。
融资困难:PPP项目受政策收紧影响,社会资本参与度低,如嵩明县部分道路项目融资进展缓慢。
三、项目储备库管理不科学
1. 信息更新滞后与“僵尸项目”现象
部分储备项目长期“挂库”未维护,数据时效性差,甚至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例如,多地项目储备库因缺乏专人管理,信息长期未更新,难以形成有效实物工作量。
2. 储备质量不高
项目谋划与地方实际需求脱节,存在“为储备而储备”现象。例如,部分项目未统筹跨区域、跨行业需求,导致重复建设或资源浪费。
四、政策理解与统筹能力不足
1. 对政策导向把握不准
基层人员对国家政策(如专项债申报条件、EOD模式要求)理解不透,导致项目谋划方向偏离重点。例如,部分项目因不符合专项债收益平衡要求,无法通过审批。
2. 跨部门协作机制缺失
项目谋划多由单一部门主导,缺乏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的协同论证。例如,道路项目未提前对接用地部门,导致选址合法性存疑。
五、风险防控与创新不足
1. 隐性债务风险累积
过度依赖专项债或PPP模式,忽视还款来源论证,可能异化为政府隐性债务。例如,长期专项债券若收益不足,最终需财政兜底。
2. 融资模式单一
仍依赖传统政府投资,未充分探索REITs、ABCP等创新工具,导致资金来源受限。
典型案例分析
嵩明县交通项目:储备不足导致新开工项目占比低(仅38.09%),且因土地指标短缺、资金缺口大,部分项目无法推进。
某高铁站配套项目:因未完成前期研究,无法申报专项债券,暴露了可行性论证不足的普遍问题。
总结与建议
道路项目谋划储备需从以下方面改进:
1. 强化前期研究:引入第三方机构深度参与可行性研究,确保技术、经济、风险论证到位。
2. 完善要素保障:建立土地、资金等资源的跨部门协调机制,提前落实用地指标和融资方案。
3. 动态管理储备库:定期评估项目进展,淘汰低效项目,同步推进前置审批。
4. 创新投融资模式:结合专项债、PPP、REITs等工具拓宽资金渠道,严控隐性债务风险。
通过系统性优化,可提升道路项目储备质量,为有效投资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