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数智产业

从“管设备”到“管系统”:中铁城际智慧供水系统如何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本站     2025/9/26 9:49:18    

中铁城际智慧供水系统通过构建全域数字化管理平台,从传统设备维护转向系统级协同优化,实现运营效率的全面提升。其核心路径包括以下方面:

一、数据整合:打破信息孤岛,构建“一张图”管理模式

中铁城际通过部署物联网传感器+GIS地理信息系统,将水源、水厂、管网、用户等全要素数据整合至统一平台,形成动态监管大屏。例如:

实时监测:在管网关键节点安装压力、流量、水质传感器,每15秒采集数据,实现异常压力波动秒级预警;

三维可视化: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管网三维模型,叠加历史数据与实时工况,辅助决策者直观掌握系统状态。
效果:某城市应用后,漏损率从20%降至12%,运维响应效率提升50%。

二、智能调度:AI算法驱动动态优化

系统通过多源数据融合+AI模型实现资源精准调配:

需水量预测:结合人口密度、气象数据等构建预测模型,日调度误差率压缩至2%,泵站能耗降低20%;

压力平衡:部署边缘计算网关分析管网压力,联动智能阀门动态调节,供水稳定性提升50%;

爆管应急:基于水力模型自动生成最优关阀方案,停水影响范围缩小90%。

三、区域集中管控:从分散运维到集约化运营

中铁城际推行“1+N”管理模式:

总部统筹:建立大数据中心与专家团队,制定标准化运维流程,统一调配区域资源;

区域执行:在战区层面实现全业务链监控,项目公司层面采用“少人/无人职守+移动巡检”,人力成本降低40%。
案例:浙江省某县整合城乡供水系统后,农村用户缴费率提升40%,维修时间缩短60%。

四、预测性维护:从被动抢修到主动防御

通过设备健康指数模型实现预防性管理:

故障预警:振动传感器+红外热成像技术提前5天预警泵组故障,维修响应时间缩短至3小时;

寿命评估:基于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优化管网更换计划,维护成本降低30%,管网寿命延长5-8年。

五、城乡一体化:打破地域壁垒,共享系统红利

针对城乡差异,系统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

智能控压:根据地势自动调节加压泵,避免农村低压区缺水;

移动服务:开通农村用户手机端投诉通道,工单处理效率提高50%;

水质保障:在偏远水源地加装在线监测设备,超标自动报警,水质达标率从80%提升至98%。

成效总结

中铁城际通过“系统级”转型,实现三大跃升:

效率提升:漏损率降低至4%-8%,泵站能耗下降15%-20%;

成本优化:人力成本减少40%,药剂节约率超25%;

服务升级:用户投诉率下降70%,应急响应时间压缩至15分钟内。

这一模式印证了从设备管理到系统治理的必然性——通过技术重构管理逻辑,以全局视角释放系统性红利。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