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监测井采样的具体案例分享
本站 2025/3/5 14:37:19
陕西咸阳渭柳湿地监测示范站(2025-2030年)
1. 监测井选址与建设
选址背景:该监测井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渭柳湿地公园,属于地下水超采超载区,重点监测浅层承压水动态变化。
井体设计:井深120米,滤水管精准定位目标含水层,有效隔离其他含水层干扰,保障数据准确性。
设备配置:集成传感器、物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实时监测水位、水温、电导率、气象参数等,数据每小时自动采集并远程传输至管理平台。
2. 5年采样与维护计划
采样频率与指标
常规采样:每年4月和10月进行人工采样,分析pH值、溶解氧、硫酸盐、硝酸盐等水质指标。
专项监测:每5年结合《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增加挥发性有机物(VOC)和重金属检测。
采样流程规范
洗井要求:采样前使用直径45mm气囊泵进行洗井,直至浊度≤5 NTU、电导率稳定后采集样品。
防污染措施:优先采集VOC样品,再依次采集SVOC和稳定有机物/重金属样品,避免交叉污染。
3. 长期监测与设备维护
透水灵敏度试验:每5年开展一次试验,向井内注入1米井管容积水量,若水位复原时间超过15分钟,立即启动洗井维护。
设备更新:
电池供电型水位遥测终端(续航5年),2025年安装,2030年更换新设备。
自动监测传感器每3年校准一次,确保数据精度。
数据管理:所有监测数据实时录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档案系统,生成水位变化曲线和水质趋势分析报告。
4. 网络优化与安全防护
监测网调整:2028年结合区域水文地质变化,新增2眼监测井,优化超采区监测覆盖率。
信息安全:监测系统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三级标准,2027年完成脆弱性评估,防范数据泄露风险。
5. 成果与应用
风险预警:2027年监测到水位异常下降(年均降幅0.8米),触发超采预警,推动当地实施节水限采措施。
污染溯源:2029年某次采样发现硝酸盐超标,结合监测井周边排查,锁定农业面源污染并启动治理。
案例总结
该监测站通过自动化采集+人工采样结合的模式,构建了5年完整监测周期,关键技术包括:
物联网实时传输与远程管理;
严格遵循水位复原15分钟阈值的透水灵敏度试验;
分优先级采样流程与防污染措施。
通过持续优化和设备更新,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超载风险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下一篇
没有了!